首页 心语 新阶层100问 实践创新基地 思想 政协 民族 新阵线 企业家 市县 公益 会员 全国 故事
网站首页 >> 秦英汇 >> 故事
任革凡讲述统战故事 十里坪坊照景家  
 
 
 
 
 
新阶层
 
阅读10389
任革凡
秦英汇
2022-11-27
 

十里坪坊照景家

  家乡旬邑县职田镇照庄村,是一个依偎山川,田地平坦,人口密集,交通便利的大村庄,曾是当年陕北公学旬邑分校第四区队办学所在地。这几年我看过不少陕北公学在旬邑看花宫办学的文章,但对照庄教学点的记事寥寥无几,李维汉、成仿吾的回忆里偶尔提及,还把村名误写为"赵庄"。为之我去陕西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,和旬邑党史研究资料几经比对,整理出下面这些文字。

01

  陕北公学简称"陕公",从1937年8月创办,到1938年5月办了两期,共建立27个队,先后接收和培训了约3000名学员,但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。一方面,全国要求来延安进陕公学习的青年与日俱增;另一方面,边区各部门、各抗日根据地、各部队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,要求增添更多的干部。

  这时又有两个新的情况,一是由于延安的人口膨胀,粮食及各种日用品日趋紧张;其次是国民党加紧反共磨擦,在由西安去延安的路上设立许多关卡、检查站,沿途堵截、逮捕去延安的青年。中央书记处和组织部在1938年4月底召开多次会议,作出了在旬邑创办陕公分校的决定。

  旬邑地处关中北部,地广人稀,土地肥沃,粮食供给等较延安容易筹办;这里离西安近,青年较容易进入边区。中央决定成仿吾留在延安主持总校工作,着重办好研究班,为分校培养师资;由李维汉任分校校长,率领一部分骨干到旬邑看花宫创立分校。

02

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(后排右二为成仿吾)

  1938年7月初,50多名陕北公学学生在李维汉的带领下,从延安出发,一路翻坡过沟,徒步前行,每日行军近百里,经过解放区的甘家店、鄜县、直罗镇、店头镇、关门子、杨坡头、职田镇,穿过照庄村,安全抵达了看花宫。这是陕北公学到达旬邑的第二批团队,和半个月前那100多人的队伍不同的是,这天队伍里引人注目的不仅有身材高大的"罗迈校长",还有一个叫陈彤的女学员打着一面旗子走在前面,显得更为朝气蓬勃。

陕北公学女子队在看花宫合影

  这两只队伍的到来,构建了陕北公学看花宫分校的基本格局。校舍全是借用老百姓的房屋,除校部和女生区队设在看花宫外,其余各区队分布在看花宫附近的坪坊、门家、照庄。教学用的桌椅、板凳及其他生活用品,都是老百姓自愿借给学员的。七月七日抗战一周年之际,陕公分校正式开学。

03

  接总校编队,分校从第28队开始,编到54队。在组织上新建了区队一级机构,每四至五个队组成一个区队,相当于部队的营。区队有区队长、军事副区队长、协助员。分校共设四个区队:一区队在坪房,二区队在门家,三区队在看花宫,这个区队全部是女学员,也是分校校部;四区队在照庄,区队长孙力余,协理员方波。

  分校的教学方针、教学制度、教学组织、课程设置等等,都与原来的总校差不多。总校不少有名的教员,如何干之、李凡夫、李培之等也来分校任教。但由于学生增加快,教员总是不够,因此,除一些区队长同时兼任教员外,学校还成立高级队和几个研究室培训师资,充实教员队伍。高级队的学员是从普通班选拔的优秀生,学习期限一年,所学的课程较多较深。分校前后共办了五个高级队,廖盖隆、田家英、霍遇吾、张腾霄、胡华等就是分校高级队的学员。校部所设立了中国问题研究室、政治经济教研室、哲学研究室。研究室也有教员上课,以老带新,一边研究、一边教学。

04

  李维汉曾经回忆:"分校还是刚刚坠地的婴儿,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却已对我们抱着莫大的希望,历尽千辛万苦跑到分校来"。他特别注意以自身的优良作风影响学员,呵护这个"婴儿"健康成长。

  陕甘边界处有个何家山,离分校约七十里地,学校在那里建立了一个"陕公新村",师生轮流到那里边劳动、边学习、边作群众工作。李维汉带领师生一边唱着劳动号子,一边在2100多亩的荒地上种起了土豆、谷子、糜子、麻子、蔬菜,另外学校的合作社还试验自制肥皂,生产草鞋,实现了自给自足。

05

  在我孩提时代,常去村里的台庄门(现在的照庄小学所在地)大伯家玩,发现他家墙上挂好几个相框,其中多一半是西装革履的陌生人照片。我问伯父这些是什么人啊,伯父说是陕北公学的学生,他们念书吃住都在咱家这儿,这是他们走的时候留下的,也把他们来时带的皮箱送给了我们几家人。

  台庄门是照庄村的中心区域,街道相对宽阔,瓦房依此栉比,在当时窑洞为主的年代,那就是难得的办学条件。大伯家的门楼让我印象深刻,爬上窄而偏陡的楼梯,上边是厚厚的木板,能睡觉更能登高望远。据堂兄回忆,成仿吾还给他家写了一副中堂对联,由于几次搬家,不知道何时丢失了。

06

  在照庄的四区队队长孙力余当时已经30岁,是这个区队四五百人中学历最高的,原名孙俊鹏、求实、秋石,河北人。1929年至1934年先后在东北大学、北京大学读书,接受革命思想,投身救亡斗争。1936年9月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7年11月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学习。离开照庄后回到延安在中央宣传部工作,后任陕北公学师范部校务处副处长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市副市长,后又在国家多部委、上海市纪委及政协任领导职务。1979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。1982年12月离休,1990年11月去世。

07

陕北公学毕业证

  1939年初,我党已在敌后建立晋察冀、晋绥、晋冀豫、冀鲁边、山东等广大根据地,亟需大批干部。中央为了更快、更好地发展干部教育,决定在晋察冀和晋东南两地建立抗大分校,并指令从陕公总校、陕公分校抽调干部前往办校。为了节约人力、物力和有利于集中领导,中央决定延安的陕公总校也迁到看花宫,与分校合并,由成仿吾任校长。1939年1月,总校到达旬邑,合并后的陕公,其主要任务是办大学部,培养行政、民运及文化方面的高级干部。学习期限一年,除此而外,学校附设了训练班,专门培训不能进大学部的学员,学习期限为四个月,这个训练班就相当于最初陕公的普通班。

08

成仿吾、李维汉旧居

  1939年夏,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斗争需要,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、延安鲁艺、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、延安工人学校合并,成立华北联合大学,由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团书记,6月下旬陕公由旬邑先迁回延安,7月初四校完成整编任务。在离开延安之前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博古等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在桥儿沟先后接见了他们并作了报告。7月11日在陕公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欢送晚会。7月12日踏上新的征途,全部开往晋东南前线。

  "四千门家看花宫,十里坪坊照景家",这是当年陕北公学看花宫周围办学的真实写照。门家坪坊,照庄景家,村村相接,田地连畔,看花宫手拉着手,挽起了那个时代依托村庄开展高等干部教育的红色长廊,历史不能忘记,照庄的家乡人也没有忘记。

关于我们 - 联系我们
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 © 2024 qinyinghui.net All Rights Reserved
陕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/复制/镜像
陕ICP备20007593号-11 联系电话:029-84234562
秦英汇,助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事业发展和文化思想交流。本平台由中共陕西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,陕西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办。